中篇.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/第二章 神经系统病证/第二节周围神经损伤/坐骨神经痛
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4:32    点击次数:57


第四节  坐骨神经痛

坐骨神经痛是一组症候群,引起此症的病因很多,包括其他疾病引起,最终都是累及腰骶部脊神经,使神经干出现一定的病理变化,从而导致坐骨神经痛症状。患者有以下共同点或症状:均有外伤或感受寒凉病史,一侧或双侧腰臀部疼痛并患侧大腿后侧、小腿后外侧放射疼痛,甚者达足背,同时伴麻木感或痛觉减弱。有压痛点常在腰骶部、脊椎旁、梨状肌坐骨神经点处,并向下肢放射痛。病人跛行,患侧臀及下肢肌萎缩,患肢膝腱、跟腱反射减弱,患足𧿹趾背伸力减弱,直腿抬高试验阳性。坐骨神经痛属于中医学“腰痛”、“痹症”辨证范围,即闭阻之意。常在人体正气虚时,感受寒湿、外伤等原因引起气血运行不畅,经络阻滞而致关节活动不灵,肢体疼痛,酸楚麻木。故治当益气活血、通络止痛为法。

【临床应用】

胡氏   采用补阳还五汤随症加减治疗坐骨神经痛45例,并与用舒筋活络液治疗的25例作对比观察。

【治疗方法】治疗组服用补阳还五汤加味:

黄芪30~50g,当归尾、赤芍、川芎、牛膝各10~15g,熟地、鸡血藤各15~20g,桃仁、红花、地龙、威灵仙各5-10g。

水煎服,每天1剂。能饮酒者,可兑白酒50ml同服,效果更佳,并随辨证加减,配合推拿按摩。对照组用舒筋活络液配合推拿。

【结果】治疗组45例中治愈32例(71%);对照组25例中治愈4例(16%),两组治愈率比较P<0.01,有显著差异。

杭氏  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坐骨神经痛80例。

【方药组成】生黄芪20g,当归尾10g,桃仁10g,红花10g,川芎10g,地龙12g,白芍30g,甘草6g,蜈蚣3g,怀牛膝15g,制乳香6g,制没药6g。

臀腿及足部酸麻胀痛者加鸟不宿15g;咳嗽、喷嚏痛剧者加鬼箭羽15g、鬼针草30g、地鳖虫6g;怕冷喜温者加制川乌6g、细辛3g;湿甚苔腻者减白芍、甘草,加薏仁40g、苍术10g;肾阴虚者加生、熟地各10g;肾阳虚者加巴戟天10g、狗脊12g、杜仲10g。

【结果】痊愈58例,显效10例,好转8例,无效4例,总有效率95.0%。

王氏  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432 例,其中有121例用中药治疗获满意效果,其他311例症状有一定缓解,配合手法和手术治愈。

【治疗方法】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辨证为“痹症”,属于气血不畅、经络阻滞,方药用补阳还五汤加减

党参30g、黄芪30g,僵蚕15g、蜈蚣9g、当归15g、全蝎15g、桃仁10g、红花5g、赤芍12g、川芎12g、丹参30g。

【病案举例】

1、刘某某,女,56岁,退休教员,于1997年12月26日初诊。

右侧坐骨神经痛月余,近日疼痛难忍,行走困难,神疲乏力,气短纳差、便溏、面色㿠白,舌淡苔白,脉虚。证属气血不足、瘀血阻络,治宜益气活血、通络止痛,佐以健脾。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:

黄芪30g、党参15g、炒白术15g、当归尾9g、赤芍9g、地龙6g、川芎9g、红花9g、桃仁9g、制乳没各10g。

水煎,约250ml,日1剂。连服10剂后,疼痛逐渐减轻,精神好转,饮食量增。又服10剂,将黄芪增至60g,精神恢复正常,疼痛消失,活动自如,随访1年未复发。

【按】患者坐骨神经痛,因气血不足、瘀血阻络所致,气虚无力推动血液正常运行而至血瘀,血瘀而不能滋养脉络,脉络瘀阻,不通则疼,故治宜益气活血通脉。黄芪、党参、白术、当归补气养血,川芎、赤芍、桃仁、红花、丹参、没药、乳香活血化瘀;地龙活血通络,诸药合用而得气血畅行,活血通络,疼痛自消。

2、王某,女,70岁,家庭主妇,2002年10月16日诊。患者右侧腰臀部及下肢疼痛3年,复发加重2个月,曾数易其医,内服中西药(不详),局部穴位注射,针灸,按摩治疗,疼痛时发时止。近2个月来疼痛逐渐加重,痛则挛急难忍,放射至小腿跟部,寒冷麻木,活动困难,舌质淡苔白,边有齿痕,跛行扶至诊室。询问病人月经初潮18岁,绝经43岁,20岁婚后多产。证属:气血亏虚,肝肾不足,寒湿入侵,脉络瘀阻。用基础方药2剂无明显疗效,考虑患者虚损较重,遂拟方

独活、桑寄生、秦艽、当归、川芍各20g,鹿角胶、伸筋草、龟胶、阿胶各30g,黄芪80g,田七粉10g,制二乌各10g。

水煎服,2剂后疼痛逐渐减轻,黄芪增至120g,加入乳没、制附片等药,15剂后疼痛消失,下肢活动自如,守方用上药做丸剂。善后随访至今未复发。

【按】患者老年女性,早婚多产,长期劳累,气血不足,肝肾亏虚;气虚血亦瘀,滞阻脉络,不通则痛。独活寄生汤源自《备急千金要方》,主要功效益肝肾、补气血、祛风湿、止疼痛;补阳还五汤功能为补气、活血、通络。两方化裁合用相得益彰,功效倍增,治疗坐骨神经痛正好切中病机。方中熟地黄、桑寄生、牛膝、杜仲滋补肝肾,黄芪、川芎、白芍调补气血,桃仁、红花、血竭活血通络,桂枝、木瓜、独活、乳香、伸筋草除湿止痛,后期更加黄芪用量,寓气旺血行之意。诸药合用则气血畅,肝肾足,寒湿除,脉络通疼痛止,病达治愈。

3、路某,男,43岁,1996年10月3日初诊。左腰部反复疼痛,痛引腿足3年余。3年前扭伤左腰部,疼痛如刺,痛引下肢,行走不便。X线摄片示腰椎未见异常,经治疗疼痛稍有缓解,但仍反复,时发时止。虽经理疗、针灸等治疗,其效甚微。

【现症】左腰部疼痛,痛连腿足,以酸软为主,遇劳尤甚,面色少华、体倦乏力、少气懒言、纳差,舌淡边有紫斑,苔薄白,脉细涩。

【查体】直腿抬高试验(+)。

【西医诊断】为坐骨神经痛。

【中医诊】腰腿痛,证属气虚血瘀、脉络瘀阻。治以益气活血、通络止痛。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。

【处方】黄芪、党参各30g,白术、当归尾、川芎、地龙、赤芍、独活各12g、桃仁、红花各10g,牛膝、续断各15g。每日1剂,水煎服。

服药5剂后腰腿痛减轻。药切病机,守方续服月余而愈。随访3年未见复发。

【按】本病属中医腰腿痛范畴,为气血留滞,经脉气血运行不通、筋脉失养所致。久病者气虚血瘀,脉络瘀阻。治以补阳还五汤。方中黄芪、党参、白术健脾益气;桃仁、红花、当归尾、川芎、赤芍活血化瘀;地龙、牛膝、独活、续断通经活络、强筋壮腰止痛。诸药相伍,使气旺血行,经脉畅通,筋脉得养,通则不痛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皇家彩世界pk10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